图片:全球极端高温是现在的三倍
一项对气温和人口数据的分析显示,暴露在极端高温下的人口增加了两倍,目前影响着世界上约四分之一的人口。

2020年7月31日,在温度超过104华氏度的热浪中,顾客坐在罗马市中心的一家咖啡馆外,一台风扇喷出水雾。

2021年7月1日,俄勒冈州圣保罗,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农场工人在工作时擦着脖子上的汗,当时一股创纪录的热浪烘烤了太平洋西北部地区。

2021年2月20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一辆军用卡车在暴雨后被淹没的收费公路上行驶。暴雨加上糟糕的城市污水处理规划常常导致大雅加达部分地区的严重洪水。印度尼西亚正计划将该国首都从雅加达——一个正在下沉到海平面以下的城市——迁往加里曼丹。

2015年6月26日,巴基斯坦卡拉奇,热浪袭击了巴基斯坦南部,一名中暑老人在当地医院等待医疗救助。

2008年4月8日,墨西哥经历了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高达81华氏度的高温,在市中心,一个街头小贩正在打破冰块,准备用来冷却出售的饮料。

5月12日,在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贫民窟居民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锯木厂工作。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的气候教授迪姆·库穆(Dim Coumou)表示,非洲城市的增长和气候变化构成了严重的风险。库莫说:“随着这些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建筑越来越多,混凝土越来越多,热岛效应也越来越强,这使得热浪更加严重。”“我认为这是一个危险的组合。”

7月23日,日本东京,一名女子拿着便携式电扇。近日,日本和韩国大面积地区遭遇热浪袭击。

2020年10月6日,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最高气温达到100.4华氏度,黄昏时分,城市公园里的棕榈树露出轮廓。

2017年3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政协全体会议上,工作人员在阳光下合影留念。

7月11日,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人力车夫排队等候乘客。在达卡,人口从1983年的约770万增至2016年的2400万,增长了两倍多。虽然这座城市的人口增加了1600多万,但极端高温天数每年也增加了1.5天,直到达卡每年比1983年多经历了约50天的危险高温天。

6月14日,酷暑天气席卷印度北部和西部地区,人们在胡格里河畔洗衣服,其他人在休息。

2021年8月12日,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凯瑟琳·摩根在她市中心没有空调的公寓里,坐在电扇前喝水,试图保持凉爽。随着太平洋西北部又一场持续多日的热浪,人们前往冷却中心。